房天下 >资讯中心 > 政策 > 正文

保障房阳光透明 决策过程公开才是真保障

广州 日报   2015-08-20 08:55

今年以来,国企改革政策不断落地,改革的顶层设计也开始明确,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7月中旬在同吉林省企业职工座谈时,对国有企业的定位再次明确,即“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”。同时,习总书记提出了“三个有利于”的国企改革总基调,即“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、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、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”。

作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,在对外开放、交通航运、金融服务等现代工商业方面,创下我国多个,并作为我国A级中央企业(2014年利润排名第十)的招商局集团,在本轮央企改革中,国家对其发挥国民经济中坚力量、践行“三个有利于”,必然有更高要求,而地产板块的资源重组,也应该在此框架下来理解。

相比其他综合经营类央企,招商局集团存在明显优势。在产业、地产、金融等方面,招商局建立起了多板块、全牌照、竞争力强的综合平台,在“产城融”融合方面的优势无出右者,内部各板块构建的“生态系”健康完整、协同有序。在产业方面,基于140年航运和港口建设历史而发展起的交通产业链(港口、能源运输及物流、修船及海洋工程)。城市开发和建设方面,基于中国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——蛇口工业区的开发和运营,积累起来的工业园区建设和运营、产城一体化、房地产开发等经验。金融方面,以招商银行、招商证券、招商基金为核心的全牌照、市场占有率高的金融体系。

不管是交通及衍生产业(如物流、港口),还是金融产业,这两大板块与地产板块有着非常大的协同效应,不仅表现在基建先行、产业地产开发和运营,还表现在板块内客户需求的融合,如地产客户的金融需求。集团的第二大优势是大本营深圳蛇口和前海,既是自贸区也是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战略支点,肩负着深化改革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、打开经济新局面的历史使命,这也是其他央企不具备的优势。

资本和产业有效互动、发挥协同效应,才是房企在新时期转型的有力武器。一方面,未来大城市核心区域的新房开发、存量房运营,将越来越强调开发运营的金融模式、资本与房企深度融合,比如REITs、地产基金、险资和私募等机构投资者参股、控股房企,过去“低价囤地高价卖出”的模式已正寝。另一方面,园区或商业办公需地产开发和金融支持。反过来,园区客户也是地产和金融的客户,包括物业销售和经营、小微信贷、个人理财、消费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。

此次重组的主导方——招商局蛇口,本身就是深圳改革开放过程中“产城融”融合的典范,以其来吸收合并包括招商地产及集团旗下分散的地产资源,将“产城融”中的“城”这一子板块“做大做强”。这种“大而强”要通过蛇口工业区(11平方公里)改造、前海港口物流基地(3.9平方公里)开发,以及集团旗下工商业办公物业以及太子湾邮轮母港综合体项目(170万平方米)的运营来实现,从而成就集团地产板块“千亿销售和百亿利润”,跻身一线房企序列的发展目标。

更关键的是,地产板块要实现跨越式目标,要在全力支持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、港口和物流仓储基地建设、集团旗下物业运营、工业园区升级、地产与金融和产业两大板块的深度融合中,寻找自己的壮大的机会,而不单是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经营管理。事实上,不管是前海还是蛇口自贸区的定位,还是再造一个“新蛇口”,或抓住“一带一路”的机会,充分发挥招商局集团在改革开放35年来与全球的紧密联系,在区域开发、基建投资、产城一体化、不动产资本化、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实现良性互动,能给地产板块带来无限商机,这也是地产板块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路径。

同时,招商集团内部地产资源的整合,也是招商地产转型升级的方向。类似于招商集团这类母公司资源禀赋强、融资优势突出、产业互补效应强的央企,加强地

近日,审计署发布了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公告。审计揭露,涉及违规使用安居工程专项资金高达93.83亿元,2.06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以不实材料通过审批,2.34万户家庭住房条件发生变化却未按时退出保障对象名单。(8月18日新华社)

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安居工程保障房建设关乎民生改善、社会和谐稳定。住建部早在2012年就透露,有近1亿人受益保障房计划,家庭居住条件明显改善。此次审计署发布的公告也显示,去年这一安居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。遗憾的是,近百亿元资金被套取挪用,超4万户家庭骗取保障房,令这一本具民生善意的安居工程,再度蒙上阴影。

之所以说“再度”,是因为此前围绕保障房的问题就频频出现:申请困难,有人排队三年依然没资格;骗取容易,有人开着宝马照样摇号;质量堪忧,雨水之下变成“水帘洞”;入住率低,不少地方保障房上演“空城计”……种种问题的出现,令这一举国关注的安居工程,在保障性和公平性上均大打折扣。

近几年的“两会”上,保障房问题一直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,专家学者也给出了不少建议,譬如:出台专门法律法规明确住房保障标准,对保障房申请者进行严格的资格审定,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方式解决住房保障资金难题,等等。应该说,上述建议经实施后,确实取得了明显效果,就拿“探索市场化融资方式”来说,引入社会资本的确节省了财政性资金,做到了“花小钱办大事”。

不过,此次审计署再度“揪出”多重问题,显示了保障房制度尚存瑕疵——暗箱操作多,审核不透明。法律法规再完善,审核要求再严格,融资渠道再丰富,如果执行时做不到开放透明,信息披露做不到及时公开,地方上虚报材料套取资金、家庭以不实材料骗取住房的情况,就难以根治。

也就是说,要让保障房真正起到保障之用,须确保保障房制度的阳光透明。一是决策要开放。作为政府出资兴建的民生工程,它的决策理应充分考量公众意见,而不是像商品房那样由开发商说了算。保障房项目的规划、选址、定价,都应充分吸纳保障对象的意见,避免有关部门累死累活、保障对象并不买单的“出力不讨好”情况。倘若各地在保障房建设时民主决策,对保障对象充分开放,住房闲置、空置甚至唱“空城计”的情况,或难再现。

二是建设、分配过程要公开透明,挤压保障房“中饱私囊”的可能。从审计署公告不难看出,通过虚报材料套取资金,用于自身经营、修建职工宿舍和办公楼的情况依然严重,不少地方还直接将保障房资金用于发放工资、弥补办公经费甚至投资理财。专款不能专用,就丧失了保障房资金的本义。因此,必须搭建信息公示平台,明确保障房有多少、去了哪、申请和使用者经济情况如何,防止保障房被任性截取;同时要规范保障房资金使用,防止出现非法套利。

决策开放、过程公开,保障房才能在阳光下运行,其公平性才能得到保障。因此,须将保障房置于公众监督视野下,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,杜绝其成为官员“权力自肥”的工具,或是骗保者舍不得吐出的“唐僧肉”。如此,才能激活这一民生工程的大善意。

产与其他板块的协同效应,依靠地产与金融及产业的深度融合,挖掘地产的转型机会,实现地产板块转型和“做强”,是其转型升级的依赖路径。近期,中粮系、中建系、中交系等综合类央企,也在走类似于招商系的重组路径。像绿地这样的地产国企,依赖其在地铁、超高层建筑方面的投融资经验,借助“一带一路”、输出高端制造业的契机,布局“上天、入地、出海”的战略,也是一种转型路径。像保利这类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,继续发挥地产开发和经营优势,向养老地产、旅游地产等地产新兴子行业转型,同时加大兼并收购也是一种路径。

 
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

房天下APP优惠多,速度快

买好房,就上房天下fang.com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

亲,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~,立即登录

发布 已输入0/200

相关知识 更多>>
新闻聚合 换一换
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
Copyright ©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Beijing SouFun Science&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.,Ltd 版权所有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6318041 举报邮箱:jubao@fang.com